DB21T 2277-2014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

ID

DD401CCAF4CE45F2BDA679D0F691C9ED

文件大小(MB)

0.19

页数:

1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16-12-8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40,B 60 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 2277—201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2014 - 04 - 02 发布2014 - 06 - 02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21/T 2277—2014,I,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1,DB21/T 2277—2014,II,前言,本标准与国家标准(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DB21/T 2052-201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比较,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细化、量化,增加了符合我省樟子松造林生产的实用性,技术和参考性资料,——增加了名词术语;,——增加了容器苗造林等,本规程从实施之日起,代替DB21/T 2052-201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樟子松部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要求编制,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国春、宋晓东、杨树军、肖巍、安宇宁、曹宇、张莉莉、宋鸽、赵荣军、于,世河、赵国军、刘长全、刘敏、张栢习、韩辉、刘淑玲、徐贵军、孙海红、张日升、刘建华,DB21/T 2277—2014,1,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造林作业设计、造林技术、幼林抚育及,管护、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和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 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DB21/T 2052-201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樟子松,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中国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以北)和呼伦贝尔草原东南部,是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3.2,造林,在宜林地、采伐迹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栽植等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3.3,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3.4,覆土防寒,在造林后的一、二年内,于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翌年土壤解冻时撤除。一般苗龄小于4年生(含,4年生)的均需防寒,3.5,DB21/T 2277—2014,2,有林地补植,为提高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以及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多功能效益而在有,林地上补植苗木的过程,3.6,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3.7,良种壮苗,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好、纯净饱满、发芽率高,能使后代林木保持优良品质的种子。壮苗是根茎比合,理、长势旺盛、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3.8,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或虽由多种树种组成,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不含)以上的森林,3.9,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等,3.10,整地,植苗前,清理造林地上有碍于造林作业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以蓄水保墒、消除板结、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为目的而进行的局部或全面的翻松土壤措施,3.11,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动植物等有害生物,3.12,造林成活率,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造林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造林地上具有成活苗木的种植点数与作业设,计的总种植点数的百分比。造林株数以穴为单位计算,3.13,割灌除草,在幼树生长旺期,有目的割(铲)除部分灌木和杂草,为苗木创造良好的水分和养分吸收空间,使,其能够茁壮生长的作业方式,DB21/T 2277—2014,3,4 造林作业设计,4.1 设计对象,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造林作业设计,4.2 设计依据,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计划和造林项目实施方案、经批复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4.3 设计内容,在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LY/T1607—2003、GB/T18337.3的规定执行,5 造林地及造林苗木,5.1 造林地,栽植樟子松,应选择土层较厚的(>40cm)山地、丘陵地及风沙地;不宜选择内陆的盐碱地,沿海,的沙岸、岩岸栽植,也不适宜在山区土层极薄(<20cm)的石(砾)质山地栽植,5.2 造林苗木,5.2.1 裸根苗,樟子松使用裸根苗质量分级规定的Ⅰ、Ⅱ级苗木(见附录A)。其它混交树种见DB21/T 2052-201……

……